'); })();
>教育

不了的西藏情愫

2021-01-12 16:58:22 新闻来源: 责任编辑:

值此赴藏代职锻炼20周年之际,谨以此篇致敬和平年代在雪域高原爬冰卧雪、仗剑卫国的戍边官兵。

雄伟的布达拉宫。

人的一生,往往会有多种多样的情愫,抑或对人,抑或对物,抑或还有对自然界的情结。而我对一个地方却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割舍不断的情愫。这种情愫缘于我曾经在那个地方代职锻炼而工作、生活了一年的时光。这个地方即是那个神秘而又遥远的雪域高原——西藏。

当时的成都军区首长接见全体赴藏代职锻炼人员。

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统一组织之下,我从某集团军高炮旅政委的岗位上赴西藏军区林芝和山南军分区分别代职半年时间。进藏代职之前,西藏在我的印象中是非常陌生和遥远的,尽管也知道雪域高原比内地要艰苦的多,但毕竟缺乏实际的感受。进藏之后,一方面领略了高原圣地雄奇苍凉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也真正感受到了雪域边关环境的艰苦与恶劣。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边防军人的无私、伟大和艰辛。

首批赴藏代职锻炼的全体人员在拉萨贡嘎机场留影。

进藏伊始,为了学习和感悟边防官兵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战斗业绩,我通过参观军史馆、瞻仰烈士陵园、阅读军史资料、请驻军领导介绍情况等途径,了解当年进藏官兵在人迹罕至的藏区一边打仗、一边修路、一边生产、一边做群众工作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业绩,了解了一代又一代戍边军人终年头顶边关冷月、身披雨雪风霜卫国戍边的动人事迹,感悟了边防军人用热血和生命培育起来的老西藏精神的真谛。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一代又一代戍边军人始终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创业”的老西藏精神,以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建设、保卫边疆。许多戍边多年的老西藏、老边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雪域边关一干就是几十年。新一代军人继承老一辈传统,在卫国戍边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本质内涵。置身这样的环境,我的思想受到了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一年也使我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西藏历史的厚重、领土的神圣、青春的可贵乃至生命的崇高。这或许是我产生浓重的西藏情愫的根本原因。

“雪山孤岛”上边境一线连队的营房。

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其自然环境是非常纯净,非常圣洁的。那里没有都市的嘈杂、喧嚣和污染。高天白云、青山绿水,一切都是那样的恬淡宁静。与内地相比,那里的确还是一片净土。然而最能净化人的思想和心灵的还是边防官兵在那样一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纯真人际关系。在那里,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面临着一样的生存条件,高寒缺氧的环境大家共同承受,强烈的紫外线对人体肌肤的伤害谁都无法躲避,下边防途中艰难而又险峻的道路又同样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总之,在那样的环境里,任何人都无法享有超越现实的特权,正是这种官兵平等的生存环境,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纯洁、更加真诚。同甘共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得部队上下产生了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入边防一线连队的途中。

边防官兵勇于挑战大自然的精神,同样也激起了我战胜困难、征服恶劣自然环境的激情与冲动。2001年8月,在林芝军分区代职锻炼的我,得知某边防营前哨排驻扎在不通公路,紧靠边境线上的一个叫桑格尔桑坡的山顶上。当时,在我定下要去看望前哨排的决心时,分区的领导怕我进藏时间不长,高原反应适应期还未过,劝我不要上山了。但是挑战自我的信念还是激励我踏上了那条崎岖险峻、坡陡谷深的原始丛林山路。为了防止我体力不支和途中遭遇野兽的袭击,除了随行的机关同志之外,分区李参谋长还派了两名体格健壮的战士带上微型冲锋枪专门护送我上山。

在边境一线海拔4000余米、仅四名战士驻守的勒布沟哨所。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程,越野车从分区抵达连部驻地,连部到前哨排的图上距离不足二十公里,连队干部告诉我,爬山要行走五六个小时。行进途中,我冒着山体塌方的危险,踏着没过脚背且冰冷刺骨的雪水,艰难地向目的地进发。遇到有些坡度陡峭的危险地段,还必须手脚并用,如履薄冰地爬行通过。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从峭壁上跌进深不可测、奔腾咆哮的河谷之中。就这样,我和随行的同志经过4个半小时的艰辛跋涉,才到达云遮雾罩的前哨排驻地——桑格尔桑坡。

与驻守在名为日廷布哨所的边防战士合影。

桑格尔桑坡处在与Y国军队面对面对峙的边境线上,四周荒无人烟,完全是一个雪山孤岛。环境虽然极度艰苦,但战士们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哨排的大门上有一幅醒目的对联:“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旁边立着的一块排子上“天下第一坡”的大字赫然醒目。

桑坡自然环境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而又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官兵的意志品格、生理素质时刻都是一种严峻、甚至近乎残酷的考验。首先是交通上的障碍,由于不通公路,部队的给养和各类物资都要靠官兵们从几十里外的连队背上山。尤其是每年冬春大雪封山的季节,桑坡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雪山孤岛”。交通的不便又带来了通信的困难,报刊杂志和战士家中的来信基本上都要在一个月之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干部战士家中遇到天灾人祸,家人也根本无法及时告知官兵本人。其次是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的困扰,由于受印度洋海洋气候和高原温带湿润季风的影响,当地的雨水尤其充沛,每年4到10月份,连绵不断的降雨常常给官兵们的工作生活和战备执勤都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大雪封山的冬春季节,又使部队与外界完全隔绝半年之久。如果一旦出现病号,前哨排只有通过军用电台让营部军医进行“远程诊断”。每当担负边境巡逻任务时,官兵又要全副武装地徒步穿越几十公里的原始森林和高山峡谷,逐一到边境线上每一个必须到达的山口。可以想象,其体力消耗是非常之大的。但官兵们说,巡逻虽然异常辛苦,但我们代表国家行使用主权却是无尚光荣的。

在边境哨所观察边境一线的情况。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前哨排的官兵们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忠诚,在卫国戍边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着和平年代军人可歌可泣的动人业绩。为了增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战士们每天清晨,都要迎着朝阳,在坡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尽管现场没有雄浑的军乐伴奏,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和旋律是从战士们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战士们说,国旗在我们心中是最神圣的,每当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自己内心就有一种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营区的周围,战士们还树起了“以苦为荣,阵地为家”的标语牌,以此激励鼓舞自己的斗志。为了活跃阵地上的文化生活,战士们硬是在乱石山坡上平整出了半个篮球场和军体器械场;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战士们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坡上搭起了塑料大棚,种上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20余种蔬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边防官兵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

边防战士当年居住的高脚屋。

离开前哨排下山之前,我问及官兵们有什么事需要我办,出于对我的信任,有几名官兵不约而同地提出让我回到分区后,给他们家中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当即向他们作出了郑重承诺,表示一定完成任务。几天之后,我回到了分区机关,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几位官兵的家中一一打去了电话。

代职期间,类似这样的经历还有过多次。一年中,我曾经冒着风雪登上了海拔近5000米、仅有四名官兵执勤的前沿观察哨所,也曾翻山越岭到达了62年打响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第一枪的克节朗地区,还曾深入到边境有争议地区的一线阵地和山口,并曾穿越了四千里川藏公路线上号称为“排龙天险”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山路。

在林芝尼洋河畔。

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我,人生之旅曾经到过不少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地方已逐渐从记忆中消失。而唯有西藏始终是我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让我为之牵挂的地方。时光流逝,这种情结非但没有丝毫的消褪,反倒与日俱增,愈加浓厚。那儿的建设和发展、驻藏官兵的战斗生活、曾经与我共事了一年的战友们的工作生活情况都时常在我的关注之中。平时只要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有反映西藏或西藏军人的报道,我都会认真地收看收听。听说有西藏的战友到内地出差、休假,我都要邀请他们在一起聚聚。离开西藏虽然已经20年,但至今我还保持着与不少西藏战友的联系。从战友们口中得知,眼下西藏边防一线部队官兵的生活、工作和训练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这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世界第七高峰—南迦巴瓦峰。

总之,在雪域边关经历了一年艰苦的生活磨砺之后,我真切地感悟到,人的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然而最为深刻、最能教育启迪人的莫过于挑战生命极限的艰苦磨砺。 当然,人不是为品尝苦难而活着,然而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艰难困苦所能给予人的教益。 它是那样的铭心刻骨,因为它的深刻程度,已经超过了任何经典和教科书。

除《民生头条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民生头条网》立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权利声明 广告中心 人员查询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许可证 港媒备2019【5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邮箱:minshengtt@163.com

版权所有 民生头条网 Copyright © minshengtt.com. All Rights Reserved